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氧饱和度动态变化对梗死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 首次发作且发病时间在24 h内的3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对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基线)和接受卒中规范化治疗后2周内进行多模MR检查, 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DSC-PWI)。在SWI上观察入院时不对称突出皮层静脉(APCV)的显示程度, 并计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梗死侧APCV区的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将2次MR扫描获得的原始DWI和DSC-PWI图像导入软件, 获得低灌注体积[达峰时间(Tmax)>6 s]和梗死核心体积(表观扩散系数值<620×10-6 mm2/s)。根据基线梗死灶(DWI-ASPECT)评分及随访(FUP-ASPECT)评分的对比, 将所有患者分为梗死进展组(27例)与梗死无进展组(12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2组间基线梗死核心体积、基线SvO2、SvO2变化值、基线低灌注区体积、低灌注区体积变化值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获得梗死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SvO2变化值、低灌注体积变化值与梗死变化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梗死进展组与梗死无进展组间基线梗死核心体积、基线SvO2、低灌注区体积及低灌注区体积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梗死进展组与梗死无进展组SvO2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7±11)%和(35±6)%, t=-2.56, P=0.01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vO2变化值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进展的影响因素(OR=0.872, 95%CI 0.773~0.984, P=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OR=1.248, 95%CI 1.042~1.494, P=0.016)是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SvO2变化值(OR=0.814, 95%CI 0.688~0.964, P=0.017)是独立保护因素。SvO2变化值与梗死变化ASPECT评分呈正相关(r=0.425, P=0.007)。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血氧饱和度变化值能够独立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的进展, 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升高越多越有利于延缓梗死灶的进展。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