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离子碳点与人体纤维原蛋白的作用机理

作者:张慧超; 谭奎; 葛琳; 刘丹; 闫丽丽; 刘文; 乔华*; 解军*
来源: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4(06): 641-648.
DOI:10.13349/j.cnki.jdxbn.20200722.001

摘要

以蔗糖和谷氨酸为原料,聚乙烯亚胺为钝化剂,合成一种表面带正电荷的、N掺杂的阳离子碳点;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技术手段对制备的阳离子碳点的形貌、表面官能团以及光学特性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考察阳离子碳点对人体纤维原蛋白的猝灭机制;联合同步荧光和圆二色谱,研究阳离子碳点对人体纤维原蛋白空间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碳点粒径约为2.2 nm,呈规则圆球形,Zeta电位为+28.7 mV,且表面存在羰基、羧基、羟基和胺基等官能团;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当阳离子碳点浓度为0~2.0μmol/L时,人体纤维原蛋白的荧光随阳离子碳点浓度的增大呈线性静态猝灭,两者以静电作用力结合;阳离子碳点与人体纤维原蛋白的色氨酸残基作用更强,阳离子碳点浓度大于1.0μmol/L时会引起人体纤维原蛋白解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