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中部海盆自由生活线虫三个新纪录种描述

作者:陆洋; 郝映东; 贾素素; 黄勇*
来源: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35(05): 85-93.
DOI:10.19728/j.issn1672-6634.2021120009

摘要

发现、描述并图示了我国南海自由生活线虫3个新纪录种,即深海双单宫线虫Amphimonhystera molloyensis Tchesunov&Mokievsky, 2005、莫帕多毛线虫Greeffiella moppa Schrage, 1972和四腺拟薄咽线虫Pararaeolaimus tetradenus Leduc, 2017。深海双单宫线虫虫体细长,角皮具明显环纹,6根外唇刚毛和4根头刚毛排列成一圈,化感器为较大的椭圆形,交接刺2次弯曲呈倒S形,近端头状,引带小而简单,尾锥柱状。该南海标本特征与本种原始描述的发现于北冰洋深海的模式标本特征基本吻合,只是南海标本雄性个体有小的引带,表皮上没有明显的色素颗粒。莫帕多毛线虫虫体较小,具有73~77个体环,每个体环上都有较长的体刚毛。头部圆形,两侧各有1个大的椭圆形化感器,交接刺细长,近端头状膨大,向远端逐渐变细,无引带,尾长锥状,具有长的尾刺。本研究标本特征符合该种原始描述的发现于北海斯卡格拉克海峡沉积物中的模式种特征。只是该南海标本相对纤细,尾稍短。四腺拟薄咽线虫的虫体呈较短的圆柱状,口腔小,化感器雌雄异形,雄体化感器较大,呈向下开口的环状;雌体化感器较小,呈单螺旋形,咽球下面具4个腹腺细胞,交接刺稍弯曲,呈匕首状,无引带,尾锥状。该南海标本特征与本种原始描述的发现于新西兰北岛东南部陆架深海的模式种特征一致,只是南海标本个体稍大,尾稍长。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