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患者术前存在的不同程度下肢力线内翻畸形对单髁置换术后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患者99例(131膝),男性29例(37膝),女性70例(94膝);年龄50~84岁,平均(64.79±7.71)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6.81~35.38 kg/m2,平均(26.17±4.04)kg/m2。根据患者术前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大小将患者分成3组,0°<HKA≤5°为轻度内翻组(A组),5°<HKA≤10°为中度内翻组(B组),10°<HKA≤15°为重度内翻组(C组)。比较三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手术侧别、术后HKA、术前及术后的牛津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OK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vement,ROM)结果,并将观察指标与术前HK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9.01±3.80)个月。患者术后的OKS评分、VAS评分、膝关节ROM、下肢力线内翻畸形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三组患者OKS评分、VAS评分、膝关节RO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患者HKA大小A组为(2.80±1.82)°,B组为(3.16±1.47)°,C组为(4.79±1.84)°。术后三组患者HK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OKS评分、VAS评分及膝关节ROM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HKA与术后HKA、术前OKS评分和术前膝关节ROM呈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术前不同程度的内翻畸形与患者术前膝关节功能及术后下肢力线有显著相关性,但在≤15°的范围内,术前不同程度的内翻畸形并不影响单髁置换术后的短期临床疗效。
-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