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语义成型、从一种舶来的杂耍之物迈向足以表征中国气质和中国思想的艺术过程中,观众的参与方式及观影经验在其中所起作用不可忽视。本文通过回溯至“电影前史”的幻灯时代,分析晚清幻灯放映中科学主义与煽情主义的结构与组成,以此来注解电影舶来之初观众“天然”挟带的审美经验的构成;其次,将清末民初时代其他与电影“相邻”的媒介归纳至电影语义成型的过程当中,从而指出中国电影自诞生以来就与观众共生的重要特性,及其以民族电影的形式独立发展并以文化内生力持续创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