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黄庭坚谒游青原山并为友人周寿作《次韵周元翁同曹游青原山寺长韵》一诗,亦称《青原山诗》。该诗的刻石过程较为曲折,历经宋哲宗元七年(1092)首刻、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再刻、清康熙二年(1663)补刻三个阶段。后世学者普遍批评《青原山诗刻》"失真",并将之归因于"石顽工拙"。今庐陵境内所存之黄庭坚书法遗迹《登快阁》诗碑、《御制戒石铭》与《青原山诗刻》有着迥然不同的历史情状及命运。前者诗碑、拓片均不存,后者实为托名书,然而人们依然视之为黄书真迹加以崇仰。《青原山诗刻》是黄庭坚书法迈向成熟过程中的过渡性、探索性书作,也是关于庐陵地域文化、黄庭坚诗歌与书法文化的独特文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