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2010-2011年通过对大学生运动会(大运会)相关场所主要病媒生物进行监测,掌握病媒生物的种群分布和密度消长情况,为病媒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成蚊监测采用CO2诱蚊灯法,伊蚊专项监测采用诱蚊诱卵器法,蝇类、鼠类监测采用笼诱法,蜚蠊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大运会场馆蚊虫的优势种为淡色库蚊,占捕获总数的89.47%(476/532);蝇类优势种为大头金蝇,占捕获总数的37.83%(2428/6419),铜绿蝇占19.16%(1230/6419),棕尾别麻蝇占17.36%(1114/6419);鼠类优势种为褐家鼠,占捕获总数的88.37%(38/43);蜚蠊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97.15%(477/491)。2011年主要病媒生物密度与2010年相比下降显著,在大运会期间均处于低密度水平,成蚊密度下降20.55%,伊蚊诱卵指数下降77.70%,蝇密度下降91.29%,鼠密度下降44.38%,蜚蠊密度下降73.10%。结论及时开展监测和控制使得大运会相关场所主要病媒生物密度大幅度下降,确保了大运会不受病媒生物危害影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