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体晚白垩世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机制仍存在争议。以拉萨地体南缘曲水县茶巴拉地区西部的角闪辉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开展了岩相学、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查明了角闪辉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的形成时代及岩石成因,进一步约束了南部拉萨地体晚白垩世的构造演化。结果表明:角闪辉长岩侵位年龄为91~87 Ma,石英闪长岩侵位年龄为81 Ma。角闪辉长岩具有低SiO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48.16%~51.05%),高MgO含量(4.54%~11.13%)、Co含量((31.2~46.8)×10-6)、Ni含量((1.79~82.70)×10-6),(87Sr/86Sr)i值为0.703 925~0.704 380,εNd(t)值为2.50~3.96,表明角闪辉长岩来源于受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的部分熔融;石英闪长岩普遍具有高SiO2含量(62.45%~62.90%)、Al2O3含量(15.94%~16.22%)、K2O+Na2O值(6.36%~6.46%)、Mg#值(43.77~44.65)的特征,属于准铝质Ⅰ型花岗岩,其来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幔源岩浆的加入。两类岩石均显示岛弧岩浆的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及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Sr等),亏损重稀土元素及高场强元素(Nb、Ta、Ti等)。结合区域资料,晚白垩世早期(100~80 Ma)发生在南部拉萨地体的岩浆爆发事件可能是新特提斯洋洋脊北向俯冲的结果。洋脊俯冲使软流圈物质通过板片窗上涌,并发生减压熔融形成基性岩浆,这些基性岩浆提供的热量促使地幔楔和下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从而导致南部拉萨地体晚白垩世早期岩浆爆发。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