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以慢性病为例, 分析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实施前后医生诊疗行为的变化趋势, 为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市103家各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2016—2020年以糖尿病、高血压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主要病情入院治疗的慢性病患者病案首页信息, 根据DIP实施时间, 将其分为非DIP组和DIP组。经1∶1倾向性评分匹配均衡组间一般情况后, 从诊断行为和治疗行为两个维度分析医生的诊疗行为, 以病历书写甲级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和平均住院日评价诊断行为, 以药占比、费用结构变动度作为治疗行为评价指标。结果匹配后, 非DIP组和DIP组均纳入41 050例患者。从诊断行为看, 非DIP组和DIP组的病历书写甲级率分别为99.40%和99.83%,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8.42%和61.79%, 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03天和7.04天,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行为来看, 药占比从非DIP组的33.00%降至DIP组的27.5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以西药类费用为代表的药品费用呈负向变动, 诊断类费用呈正向变动, 二者结构变动贡献率较高, 分别为32.40%和33.25%, 是引起费用结构变动的主要费用类别。结论 DIP实施后对医生慢性病诊疗行为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其中医生对慢性病的诊断行为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 治疗行为中的药占比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
单位广东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