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探明高温历程对碱矿渣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的影响,对不同升温速率(5℃/min、10℃/min)、恒温时间(1 h、2 h)和冷却方式(自然冷却、浇水冷却)作用后的碱矿渣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进行表征,并通过胶凝材料基体微观结构的高温变化对上述强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升温速率较快的情况下,当温度低于400℃时,热应力影响不明显,由于受热时长较短,残余强度较高;随着温度升至800℃,热应力影响显著,混凝土残余强度持续显著降低;800℃之后,热应力达到一定程度,较短的受热时长保证了较高的残余强度。恒温时间的延长会加剧胶凝材料基体结构及基体-骨料界面过渡区的劣化效应,从而引起混凝土残余强度的降低。浇水冷却降低了水化产物C-S-H凝胶的分解温度,并在混凝土内产生热应力,残余强度损失明显。
-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