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陕甘宁边区非生产人口的增多,边区面临着严峻的政治、军事与经济困难。在此背景下,开明绅士李鼎铭在第二届参议会上提出的“精兵简政”提案,得到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肯定,并确立为中国共产党一项重要的政策。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抗战的后方,其简政的意义更为突出,但在执行过程中却遭遇很大阻碍。经过摸索和调整的“精兵简政”与整风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被毛泽东赋予了新的内涵,即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陕甘宁边区简政的中心目标深化为对干部思想的洗礼和对行政体制的变革,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不仅是精简,更重要的是行政制度的重构,并在彻底精简中形成一元化领导,从而推动了边区各项工作的新起色和新变化。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