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合并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

作者:陈汉东; 田向东*; 谭冶彤; 王剑; 朱光宇; 马晟; 胡元一; 韩昶晓; 黄叶
来源:中国骨伤, 2021, 34(01): 57-62.
DOI:10.12200/j.issn.1003-0034.2021.01.011

摘要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在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屈曲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采用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的43例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5例,女28例;年龄53~72(62.05±5.17)岁。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3和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评定膝关节疼痛,功能改善情况,并于术前与术后12个月测量髌股吻合角(congruence angle,CA),髌骨倾斜角(patellar tilt angle,PTA)及股胫角(femora tibial angle,FTA)评价髌股关节的对合与下肢力线的改善情况。结果: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28(19.60±4.50)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6.65±0.65降至术后2周、3和12个月的2.16±0.95、0.51±0.77、0.33±0.64,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3.02±8.54增至术后2周,3、12个月的46.84±2.81、72.42±5.30、93.40±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由术前的(86.97±5.02)°增至术后2周,3、12个月的(99.38±3.27)°、(110.13±4.13)°、(113.03±4.85)°,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由术前的(7.81±1.21)°降至术后12个月的(5.82±4.10)°;PTA由术前的(15.87±2.89)°降至术后12个月的(13.79±4.26)°;FTA由术前的(182.61±2.07)°降至术后12个月的(170.89±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予适当制动、抗凝,1周后复查消失;14例术后肿胀,2周后肿胀消退。结论: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即可缓解膝关节冠状位负重疼痛,又能改善矢状位膝关节屈曲功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