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华日报》《大公报》《中央日报》都是抗日舆论动员的践行者,它们对话语文本的篇章元素的选用并没有引发其动员效果上的本质差别。真正决定三报效果的是说"什么"话,而决定三报说"什么"话的,则是语境。抗战时期的话语语境制约着话语文本的生产及其功能实现。三报都强烈主张全面抗战,都注重从正面谋求新闻报道的舆论动员效果,但三报侧重点不同。《新华日报》侧重于自下而上的宣传,《中央日报》则忽视对普通民众的动员。《新华日报》首选的动员关键词是"民众",《中央日报》是"精神",《大公报》则擅长谈"经"说"艺"。《新华日报》在社会现实面前的"说话",有最为妥贴的思考和安排。从较短时段的宣传实践看,"说什么"比"怎么说"具有更强的动员功能。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