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经济活动中货币资金的短缺,俗称"钱荒"。在传统中国的唐宋时代,由于商品交易模式的根本性变化和财政收入以铜钱实现,出现了具有政策意义的"钱荒"现象。时人从自身的经验和认识出发,对钱荒事实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治理措施。他们的"钱荒论"及相关的政策实践,对于我们认识不同货币形态的性质和功能、特定货币条件下的货币运行规律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并为丰富今天的货币理论提供了充实的思想资源[1]。一唐代的钱荒论:财政货币化与商品交易模式的转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