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肾脏深度计算公式的适用性研究

作者:雒瑾; 邓伟; 曹江; 田佳丽; 王莹; 王蓉; 李艳梅; 赵倩; 杨吉琴; 李娟*
来源: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1, 21(04): 265-269.

摘要

目的评价不同肾脏深度计算公式对中国人的适用性,为肾脏深度计算公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核医学科进行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2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机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显像仪测量的肾脏深度为标准,比较六种肾脏深度计算公式(李氏方程、李乾公式、Inoue公式、Taylor、Xue JJ公式及Tonnesen公式)与CT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平均差异以及不同公式的1 cm误差率。结果 6种计算公式的估算值与CT测量值之间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李氏方程与CT测量值的相关系数优于其他5种公式(相关系数为左肾r=0.737、右肾r=0.750)。李氏方程所得肾脏深度与CT测量值最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肾平均偏差0.03 cm,右肾平均偏差-0.08 cm,均P>0.05)。Tonnesen公式的1 cm误差率最大,分别为左肾54.70%、右肾57.69%,其他5种公式的1 cm误差率行χ2检验,并未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李氏方程计算的左、右肾脏深度与CT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偏差范围较小,优于其他5种公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