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不足”一词,出自《素问·调经论》,经文论述了神的变化与情志、气血、脏腑的关系及治疗方法。“神不足”的意义不应局限于此,其涵义和表现有必要进一步研究。通过对“神不足”的概念进行分析,及根据怯、卑惵、晕动证、恐高、蜚蝇证等的症状,总结“神不足”的变化特点,可认为“神不足”是精神健旺与形神俱损之间的中间过渡阶段。并通过分析神不足的向愈和向恶两种转归,认为神不足阶段是“治未病”的关键阶段,应在临床治疗中予以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