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长期以来,殖民医学史的书写与研究秉持“帝国福利论”观念,即认为西方医学是殖民统治与帝国扩张所带来的不容置疑的好处之一,是殖民者留给被殖民者的恩赐与福利。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医学社会史、医学人类学、知识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殖民主义批评、依附和不发达理论以及世界体系理论等学术思潮与理论影响下,新一代殖民医学史研究者开始反思西方医学与殖民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主张西方医学是维持殖民统治与促进帝国扩张的重要工具,即“帝国工具论”。在这两种取向下,殖民医学史的书写与研究侧重于强调西方医学对于殖民者或被殖民者的非此即彼的功能与价值判断,这显然未能更好地呈现与理解殖民主义与医学之间以及背后的更为复杂与微妙的关系。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新社会史、新文化史、女性主义理论、后殖民理论与全球史等学术思潮与理论影响下,殖民医学史在研究内容、方法与理论上逐渐呈现出日益多元的研究取向与范式,其中话语、种族、庶民、性别与网络等视角成为重要的解释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