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中频电刺激联合下肢功率自行车治疗方案对肌少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2017年9月至2020年2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期间诊断为肌少症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研究组患者46例,给予中频电刺激联合下肢功率自行车治疗;对照组患者48例,不做其他特殊运动处理。4周后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握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移动能力指数(MRMI)评分、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评分及老年失能评分变化,检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握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2±1.59)和(10.03±1.38)kg,P>0.05];BBS评分、SPPB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76±4.16)和(17.38±2.90)分、(4.13±0.72)和(2.15±0.48)分,P<0.05];MRMI评分、老年失能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7.57±2.74)和(20.37±2.10)和(20.58±1.47)分、(117.62±12.57)和(93.39±8.74)和(102.26±13.67)分,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29±3.55)%和(64.30±4.03)%,P>0.05];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56±0.90)vs(16.29±2.07)mg/L,P<0.05];hs-CRP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4.06±0.94)和(5.31±0.87)和(5.42±0.73)mg/L,P<0.05]。结论 中频电刺激联合下肢功率自行车可以改善肌少症患者的移动能力、平衡功能、体能状况以及肌少症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使肌少症患者临床获益。

  • 单位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推荐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