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通过mtDNA COI、COII和Cytb基因序列分析,对来自北美五倍子蚜(Melaphis rhois)3个种群32个个体和中国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5个种群44个个体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结构进行比较。三个基因联合序列数据集长为1,522 bp,数据分析显示北美五倍子蚜基因的核苷酸变异较大,变异位点有165个(约10.6%),其中155个为简约信息位点,而来自中国的角倍蚜种群核苷酸变异位点仅25个,其中20个为简约信息位点,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来自北美的五倍子蚜种群所有个体共包括11个不同的单倍型,除了来自阿肯色州的一个个体和新泽西州的五个个体共享一个单倍型外,每个单倍型都由来自同一种群的个体共享;来自中国的角倍蚜种群共有13个不同的单倍型,其中3个为种群间共享单倍型,10个为种群独自单倍型。AMOVA分析表明北美五倍子蚜种群强烈的遗传分化(FST=0.7268),其中俄亥俄种群与其他种群之间的分化最大,来自中国的角倍蚜种群之间的分化程度(FST=0.2377)明显低于北美五倍子蚜种群。BAPS、TCS网络和系统发育树重建结果与AMOVA分析一致。北美五倍子蚜种群之间高度的遗传分化可能是由于北美五倍子蚜种群与其余东亚种之间的地理隔离导致的种群分化或有限的基因流而形成,而东亚种种群之间地理分布相对较近、中国传统中药五倍子的人工种植培育的影响以及偶然的通过水和/或风进行的蚜虫长距离传播等因素,使得中国角倍蚜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分化。俄亥俄州的五倍子蚜种群比较特殊,与其他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大,值得通过更多的野外工作、形态观察和扩大种群样本量来鉴定其分类地位。
-
单位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山西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