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示踪技术在肝细胞癌解剖性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肝胆外科行解剖性肝切除的4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例, 女性18例;年龄(57.76±10.95)岁, 年龄范围28~73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ICG荧光示踪组(n=24)和对照组(n=21)。其中ICG荧光示踪组男性15例, 女性9例, 年龄(58.21±11.81)岁, 应用三维可视化联合ICG荧光染色示踪技术行解剖性肝切除。对照组男性12例, 女性9例, 年龄(57.24±11.35)岁, 行常规解剖性肝切除。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术中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最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ALT和TBiL复常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Ma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无围手术期死亡。ICG荧光示踪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阻断时间分别为110.50(44.00~145.00) min、(15.17±2.14) min, 低于对照组的122.00(80.00~255.00) min、(17.29±2.35) min,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02, t=-2.115;P<0.05);ICG荧光示踪组输血例数为2例, 低于对照组的8例,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47, P<0.05);ICG荧光示踪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最高ALT和TBiL、ALT和TBiL复常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联合ICG荧光成像技术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有助于肝脏外科医师对肝段之间分界线的可视化和边界的识别, 提高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