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波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及其适宜治疗频率。方法 收集我院康复医学科因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20 kHz超声波刺激组、30 kHz超声波刺激组、40 kHz超声波刺激组,每组各10例。其中常规组采用膀胱灌注疗法及抗胆碱能药物(酒石酸托特罗定)进行清洁及扩容治疗,各超声波刺激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应用20、30、40 kHz超声波治疗。检测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白细胞数、尿细菌数及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各组治疗前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白细胞数、尿细菌数及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组比较,20 kHz超声波刺激组、30 kHz超声波刺激组、40 kHz超声波刺激组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均增大,残余尿量、尿白细胞数、尿细菌数均减少,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占比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20 kHz超声波刺激组比较,30 kHz超声波刺激组、40 kHz超声波刺激组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均增大,残余尿量、尿白细胞数、尿细菌数均减少,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占比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0 kHz超声波刺激组与40 kHz超声波刺激组上述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30 kHz超声波治疗可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患者尿动力,抑制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
单位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