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的道德修养,不仅生成于其生活所依托的微生态,而且更为受制于其所处的宏观社会形态。任何脱离社会生活历史进程的道德实践无疑是一种自我放逐,必将处于逐步疏离化、边缘化的尴尬境地。社会形态由同质性向异质性的深度转换,必然要求传统道德修养模式要及时顺应和努力契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本真需求,逐步实现从封闭到开放、从整体到个性、从传统到现代、从理想到现实的整体性转型,以建构合乎中国当代社会公民生活方式和道德意愿的现代性道德修养模式,从而有力推进社会转型期道德实践的有序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