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与脂多糖(LPS)诱导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在动物实验中,SD雄性大鼠40只,体重250~270 g,随机分成四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二甲基亚砜(DMSO)+缺血-再灌注组(DIR组)和吡格列酮+缺血-再灌注组(PIR组)。其中S组进行假手术处理,IR组进行脑中动脉缺血(MCAO)建模处理,DIR组给予DMSO,随后进行MCAO造模处理。PIR组给予吡格列酮,随后进行MCAO造模处理。在细胞实验中,通过慢病毒转染BV2细胞使PPAR-γ过表达,将细胞培养孔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B组)、阴性对照组(L1组)、过表达组(L2组)。其中B组未做处理,L1组转染PPAR-γ阴性病毒,L2组转染PPAR-γ阳性病毒。之后将细胞培养孔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C组)、正常细胞+LPS处理组(L组)、阴性对照+LPS处理组(LL1组)和过表达+LPS处理组(LL2组)。其中C组未做处理,L组用LPS处理,LL1组转染阴性病毒并确定转染率后使用LPS处理,LL2组转染阳性病毒并确定转染率后用LPS处理。各组大鼠使用Zea Long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比较脑梗死容积百分比大小,采用ELISA法检测四组大鼠和四组BV2细胞IL-1β和IL-18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活化的半胱天冬酶1(caspase-1)和NOD样受体家族3(NLRP3)蛋白相对含量。结果与IR组比较,PIR组大鼠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容积百分比明显减小,PPAR-γ的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增高,活化的caspase-1、NLRP3蛋白相对含量明显降低,IL-1β和IL-18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L2组的PPAR-γ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增高。与C组比较,LL2组活化的caspase-1和NLRP3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升高(P<0.05),IL-1β和IL-18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通过激活PPAR-γ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是通过激活PPAR-γ,抑制NLRP3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进而使可能存在的caspase-1介导的细胞焦亡减少。
-
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