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聚焦民国时期电化教育学术发展,梳理发展脉络,总结学术发展规律。通过对从网络数据库、其他研究者以及实体图书馆等渠道收集的民国时期有关电化教育的期刊、著作、报告以及政府文件等史料的分析和解读,认为民国时期我国电化教育学术研究经历了幻灯教学理论的形成(1912—1932年)、中国特色五论电影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1932—1937年)、中国独特电化教育学术领域的形成(1937—1949年)三个发展阶段;是由幻灯、电影和播音技术推动的,由价值论、方法论和本体论构成的研究螺旋;技术更新与进步、教育思潮和理念的涌现、电化教育的实践需求是学术发展的三个动力;体现出紧扣国家社会需求、注重实践研究、具有国际视野和历史自觉四个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