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咸丰以后,太平天国战争的破坏及黄河北徙,导致运道梗滞,严重劳民縻帑的河运制度为千夫所指。近代轮船业的发展,使海运漕粮快捷而费省。至光绪时期,国内战事不断,新式产业的创办在在需要经费,原本捉襟见肘的中央财政陷入严重困境。张之洞等务实派官员认为江浙漕粮改折可缓解财政危机,通过市场途径完全可以解决京师粮需。朝廷却从对江南官员控制的政治考量,无视起码的经济规律,迟迟不愿改折。并且以南漕改折于国家、百姓有害无益为借口,顽固地拒绝改革。南漕改折的争议,本质是地方官员的经济理性与朝廷一以贯之的政治思维的冲突。地方官员试图用合理的市场手段来解决财政危机,朝廷则力图保留漕运制度来制衡东南督抚的权势,强化集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