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3种序列咬合纸选磨调方式对单颗磨牙种植修复延迟咬合特征的影响。方法 :选择32例患者32颗第一磨牙种植修复体,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12例)、B组(10例)和C组(10例),分别采用(100+40)、(100+50+30)、(100+40+20)μm序列咬合纸调,TeeTester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检测修复当天,修复后3、6个月修复体与邻牙的咬合延迟时间及力百分率比值,同期记录随访期间各组需再次调的病例数。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修复当天各组咬合延迟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6个月,C组仍小于A组和B组(P<0.05);随访期间各组时间均有缩短趋势(P<0.05),但仍存在咬合延迟。与B组及C组相比,A组在修复各时间点的力百分率比值均较小(P<0.05);随访期间各组比值呈增大趋势(P<0.05),其中C组升高幅度最大(P<0.001)。A组需再次调病例数较少,C组最多(P<0.05)。各组种植修复体与邻牙的咬合延迟时间与力百分率差值存在正相关性(P<0.001)。结论:(100+40)μm序列组咬合稳定性高,具备更强的临床适用性。序列选磨调方式实现的咬合接触间隙越小者,咬合特征变化可能越大,临床上需密切随访。
-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