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国时期北京社会延续“京朝派”书画鉴赏与收藏的浓重趣味,但私人拜师学画渐被美术学校替代,文人雅集赏鉴渐被画展替代,官僚文人业余作画渐被职业画家替代,而画展、挂笔单推动书画的销售和公开,扇面展销使书画进入居民的寻常日用,需求最多,吸引人习国画并以此为高尚的职业。晏少翔生于民初,父祖喜欢乃至学过书画,本人进新式学堂;当时遵循古法,习画从临摹名画入手,养成古典的画意与画艺。清朝最后几年和民国期出生的京津乃至华北画家,均属富足而有文化的阶层,亲友熏陶,由课余绘画学校入门,获各级新式学校文凭,考入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室作临摹,最后以作画兼教画为职业。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