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局灶性磨玻璃结节肺癌的CT影像表现及其特征。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CT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良性组(通过临床抗炎治疗症状好转、肺部影像学表现消失或病理证实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组(根据肺部穿刺检查结果或手术病理资料提示恶性病灶)。对比良性组和恶性组的病理资料;良性组和恶性组的病灶大小、病变位置及形态;良性组和恶性组CT影像学特征。结果良性组中以真菌感染(38.1%)最多见(χ2=7.483,P<0.05),恶性组中以浸润性腺癌(59.3%)最多见(χ2=6.381,P<0.05);良性组和恶性组的病灶大小、形态分别为(22.38±6.14)mm、圆形/椭圆24例,不规则18例]、[(22.26±5.87)mm、圆形/椭圆62例,不规则56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7.42,P>0.05);良性组和恶性组CT影像学特征对比后发现,良性组CT影像学中边缘模糊(76%)、小叶间隔增厚(33%)发生率明显高于恶性组(1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6.28,P<0.05);恶性组中分叶(83%)、毛刺(75%)、空泡征(48%)、支气管充气征(56%)、胸膜凹陷征(56%)、血管集束征(25%)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组(10%、5%、22%、23%、1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6.98、5.11、7.54、7.11,P<0.05)。结论发现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病灶时,通过分析边缘模糊、小叶间隔增厚、分叶、毛刺、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影像学特点,对肺部局灶性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可以提供诊断依据。

  • 单位
    徐州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