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胁迫对杜鹃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作者:刘婉迪; 袁媛; 王威; 谢倩; 陈清西*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2019, 47(08): 144-148.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9.08.032

摘要

以耐热杜鹃(Rhododendron L.)品种天章和不耐热品种霞红的4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高温胁迫(35、45、50℃)对杜鹃离体叶片光系统Ⅱ活性的影响,以揭示高温胁迫对杜鹃叶片光合机构的行为特征。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杜鹃叶片经过3个温度的热胁迫后,PSⅡ的最大量子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PSⅡ有效量子产量[Y(Ⅱ)]均降低,其中霞红叶片的Fv/Fm经过45、50℃胁迫后下降显著,qP、Y(Ⅱ)在3个温度胁迫后均显著降低,天章叶片的Fv/Fm、qP在50℃胁迫后显著下降,Y(Ⅱ)在45、50℃胁迫后也显著下降;2个杜鹃品种的叶片NPQ在3种热胁迫处理后均上升;天章叶片的调节性能量耗散[Y(NPQ)]在45、50℃处理后相比对照显著增加,霞红叶片的Y(NPQ)则在35、45℃处理后显著增加,50℃处理后显著减小;天章叶片的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在50℃处理后显著增加,霞红叶片的Y(NO)在45、50℃胁迫处理后显著增加。天章、霞红叶片经50℃处理后,激发能分配不平衡偏离系数(β/α-1)相比对照显著上升。由此可以看出,天章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受热胁迫的影响小于霞红,耐热杜鹃天章叶片的PSⅡ热稳定性高于不耐热杜鹃霞红;此外,对热胁迫伤害的协调保护机制,一方面表现在过剩的激发能量会从以Y(NPQ)为主转向以Y(NO)为主,另一方面也可能表现在通过调节PSⅡ与PSⅠ之间激发能分配平衡性的天线系统的状态转换上。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