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病原分析及血糖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祝俊; 丁志敏; 马晓路; 王砚春; 胡昊昀; 卢仁泉; 郭林*
来源: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10): 927-935.
DOI:10.19401/j.cnki.1007-3639.2023.10.005

摘要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治疗结果与感染病原密切相关,同时血糖对该类患者病情发生、发展亦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合并BSI时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并探讨合并BSI时血糖检测的临床意义、变化趋势及其对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治的434例患恶性肿瘤合并BSI及同时期409例患恶性肿瘤未并发BSI患者的临床特征,统计患者合并BSI病原菌情况、空腹血糖、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指标,并收集患者的随访信息。采用SPSS 26.0、Graphpad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合并BSI最常见病原菌前3位是大肠埃希菌(29.4%)、肺炎克雷伯菌(13.8%)、铜绿假单胞菌(4.8%)。8.5%的患者存在两种及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最终与致死有关菌株100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仍列前3位,分别占21.0%、12.0%和10.0%。生存分析显示两种及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与单一感染相比预后较差(P=0.000)。恶性肿瘤合并BSI患者症状初期空腹血糖水平(中位数为7.39 mmol/L,四分位区间为5.95~9.88 mmol/L)显著高于未发生BSI患者(中位数为5.97 mmol/L,四分位区间为5.25~7.06 mmol/L,P=0.000)。疾病初期空腹血糖水平判定患者发生BS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18,高于经典诊断标志物PCT(AUC=0.708);两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AUC=0.76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BSI初期空腹血糖水平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差(HR=3.067,95%CI:1.375~6.838,P=0.000)。此外,BSI初期空腹血糖变化程度越大,患者死亡风险越高(HR=2.150,95%CI:1.125~4.109,P <0.01)。结论:临床怀疑BSI患者应结合病原菌分布使用抗生素,并监测血糖水平以早期了解感染情况,采取干预措施,使患者获益。

  • 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