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构建格木核心种质,去除收集材料中的冗余样品,为格木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将114份格木种质按地理区域分组,通过测量果荚和种子的13个表型性状,在系统聚类和优先取样法的基础上,利用遗传多样性法、比例法和对数法3种方法,设定10%、20%和30%3种取样比例,共产生7种取样策略。采用极差符合率(CR)、最小值变化率(CRMIN)、最大值变化率(CRMAX)、变异系数变化率(VR)、均值差异百分率(MD)、方差差异百分率(VD)、平均值变化率(CRMEA)和平均表型多样性指数(MI) 8个参数评价7种策略构建的核心种质,以选出参数最优的核心种质。通过比较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表型多样性指数、符合率、主成分和样品分布图,验证所构建核心种质的代表性。结果表明:(1)采用比例法在20%的取样比例时形成的核心种质参数最优。(2)在8个参数分别为100.00%、100.00%、100.00%、138.85%、0.00%、61.54%、99.29%和2.68时,核心种质的最终取样比例为21.05%。(3)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在13个表型性状上的多样性指数经t检验,差异均不显著;均值符合率在97.39%~99.98%之间,极大值、极小值符合率为100%,多样性指数符合率在90.34%~99.56%之间。原始种质和核心种质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87.382%和88.206%;两者的样品分布图具有相似的分布结构。以上表明获得的24份核心材料较好地代表了原始种质的表型性状变异特征。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