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地区历史村镇空间形态特征与形成原因分析

作者:杨震; 荣玥芳; 张忠国; 王晶; 马全宝; 贺鼎; 顾月明
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 34(08): 154-160.
DOI:10.13448/j.cnki.jalre.2020.224

摘要

为拓展空间形态的研究方法,阐述聚落建筑与开敞空间的数量关系,本研究挑选白洋淀地区24个历史风貌和空间肌理保留状况较好的历史村镇作为研究对象,以"外部形状指数"描述形态轮廓的复杂程度,以"内部形状指数"描述空间肌理的破碎程度,探寻白洋淀地区历史村镇的空间形态分类、特征及形成原因。研究发现,白洋淀地区的历史村镇可分为孤岛型淀内村、内陆型淀外村、堤堰型淀边村(镇)3种类型。为适应通航需求,村镇形态多呈带状或指状。村镇内外部形状指数的高低,体现了村镇的规模大小和功能强弱。白洋淀地区历史村镇的形成深受水利工程建设、内河港埠发展、军事设施修筑以及农渔苇业生产的影响。该研究对美丽乡村和特色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