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改良的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水眼(玻璃体切除术后)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手术术式改良:在角膜缘后5~7mm处以月形刀做宽约2mm、长约3mm的巩膜套袖,在距角膜缘3. 5mm处以月形刀做长约1. 5mm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隧道,经该巩膜隧道以一次性矛形刀穿刺入后房,引流管修剪至合适长度后经巩膜套袖巩膜隧道穿入虹膜和人工晶状体之间的后房内,缩小瞳孔后可在瞳孔缘看见引流管口,引流管口斜面朝向瞳孔缘。将2016-03/2017-08入住我院行玻璃体切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青光眼的患者26例26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术式行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1、3d,1wk,1、6mo,此后每6mo随访1次。对手术前后眼压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关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术后第1d、末次随访平均眼压分别为42. 5±8. 1、12. 1±11. 2、14. 3±5. 9mmHg。术前与术后第1d眼压和末次随访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1)。术后第1d与末次随访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89)。术后第1d眼压<6mmHg者有8眼,术后第1d眼压>6mmHg、术后第3d降到6mmHg以下者6眼,术后早期低眼压率54%。予玻璃体腔注气(空气)、注药(曲安奈德)或前房注入黏弹剂等处理后眼压逐渐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角膜内皮失代偿、引流管暴露、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的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前房注黏弹剂、玻璃体腔注气是治疗青光眼阀植入术后早期低眼压的简单、有效、可重复、操作简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