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严重程度的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经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后血小板活性差异及其与凝血因子的关联。方法回顾性纳入确诊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CAD患者进行观察性研究。严重程度用临床表型和狭窄大于50%的主要冠状动脉数目来表征;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于入院时测定;氯吡格雷300 mg负荷至少24 h后,用血栓弹力图测定ADP通路的血小板抑制率(ADP pathway platelet inhibition ratio,PI_(clo))和ADP诱导的最大血凝块强度(ADP-induced maximum amplitude of clot strength,MA_(adp)),MA_(adp)表示氯吡格雷治疗后的残余血小板活性。结果共纳入955例患者,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PI_(cl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表现越重或狭窄冠状动脉越多,MA_(adp)与Fbg越高(P均<0.001)。相关分析(r=0.271,P<0.001)和线性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Fbg是MA_(adp)的首位独立相关因素,CAD临床表型(r=0.174,P<0.001)和狭窄冠状动脉数目(r=0.113,P<0.001)也与MA_(adp)线性相关。仅在Fbg最高的第四分位组,MA_(adp)与CAD严重程度的两项指标均有显著正相关性。将Fbg设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发现MA_(adp)与CA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失去了统计学意义。结论 CAD越严重的患者,即使氯吡格雷抑制率相似,氯吡格雷治疗后残余血小板活性也越高。Fbg显著影响了CAD严重程度和氯吡格雷治疗后残余血小板活性的相关性。

  • 单位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