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中占主流地位的"心"是一种与西方传统哲学认识论、知性论的"心"迥然异趣的"心"。历史上,孔子最先建立"为己之学"的传统,后通过曾子特别为孔(子思)孟(孟子)学派所继承,到宋明理学《大学》《中庸》,再到现代新儒学,对"心"的研究愈来愈重要。在《近思录》卷四中,"敬""养""静""一""止"即修养工夫论都是"心学"的组成部分。北宋四子"心学",一来探究传统儒家"心疾"何在,二来对当今社会心病和精神存养有一定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