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经头孢他啶诱导产生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IRPA)的耐药表型及其耐药机制,旨在为临床有效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7月-12月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抗菌药物全敏的铜绿假单胞菌PA株共计20株,以头孢他啶为诱导剂,诱导25代后,对诱导后产生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采用PCR方法进行金属β-内酰胺酶(MBLs)基因(IMP、VIM、SIM、GIM、SPM)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TEM、VEB、SHV、PER、OXA-2以及OXA-10),AmpC酶基因(PDC、DHA),整合酶基因(intIl、intI2和intI3)的基因检测,采用RT-PCR方法对膜孔蛋白OprD2的表达量及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MexXY-OprM的超表达和MexCD-OprJ、MexEF-OprN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比较各耐药相关表型在其中的作用。结果经人工诱导25代后,获得10株对亚胺培南产生耐药的菌株,其中产TEM的IMP耐药PA(IRPA)有7株,占70%;产PDC的IRPA10株,占100%;产intIl的IRPA10株,占100%;OprD2的表达量降低的有8株,占80%,主动外排系统表型阳性IRPA 3株,占30%。结论经头孢他啶诱导的PA产生IMP耐药性涉及ESBLs,AmpC酶,整合子的存在,膜孔蛋白的缺失和主动外排系统激活等多种耐药机制。

  • 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