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深刻把握居民点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对居民点整治、优化布局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包头市达茂旗为例,综合土地利用、地名志、旗志等历史数据资料,采用核密度分析、重心迁移等空间分析方法,探索揭示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选取DEM、坡度、坡向、距水域距离及距道路距离、距城镇距离、民族文化、人口数量、政府政策因子,分析居民点空间分布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1)2012年达茂旗居民点分布集聚特征明显,达到集聚峰值1.416个/km2。1996-2016年间达茂旗居民点分布重心向东南部迁移,逐渐靠近百灵庙镇。2)在DEM和坡度对居民点分布的影响上呈倒"U"型特征,即先增加到峰值后逐渐减少,DEM的峰值为1 400~1 600m,坡度峰值为3.056°~5.446°。在坡向选择上逐渐倾向于南坡等阳坡,且比重逐年增大,但仍有部分居民点分布在阴坡。达茂旗居民点空间分布在距水域距离上并未呈现出明显的近水性,而在距水域7~10km区间分布数量最多。3)道路距离上呈现出明显的近道路取向,2016年居民点分布在距道路距离为0~1 000 m内的个数占98.77%,表明道路与居民点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心城镇对居民点的辐射影响仅局限一定范围内,居民点空间分布远离中心城镇。达茂旗农区和牧区的居民点个数与其人口数量相关性呈现不同特征,1996年、2016年牧区蒙古族人口数量与居民点个数呈显著正相关。蒙古族游牧文化促使居民点分布呈"满天星"的高度分散特征,政府政策对达茂旗居民点空间分布及格局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