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肝衰竭(DILF)的危险因素,并对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DILI和肝衰竭患者,其中DILI 221例,男性97例、女性124例,年龄46(37, 60)岁;DILF 32例,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47(40, 58)。比较DILI、DILF患者以及不同临床结局DILF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DILI患者肝衰竭发生以及DILF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DILI患者用药情况具体为中药/中成药120例(54.3%)、抗结核药物37例(16.7%)、感冒药29例(13.1%)、抗肿瘤药物11例(5.0%)、降血脂药物7例(3.2%)、抗甲状腺药物5例(2.3%)、神经精神类药物4例(1.8%)及其他药物8例(3.6%);DILF患者用药情况具体为抗结核药物14例(43.7%)、中药/中成药12例(37.5%)、感冒药2例(6.2%)以及抗肿瘤药物、免疫调节剂、精神类药物、降血压药各1例(3.1%)。单因素分析得出DILI患者HBV感染、抗结核药物、WBC、AST、TBil、血氨、INR及MELD评分低于DILF患者,而DILI患者PLT、PTA高于DILF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反映肝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除外,多因素分析提示HBV感染、WBC升高及PLT减少为DILI发生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DILF患者系统治疗后好转、恶化病例分别为14例、18例。单因素分析得出好转、恶化DILF患者ALT、TBil、Scr、PTA、INR、MELD评分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低PTA是DIL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DILI患者发生肝衰竭存在着多项危险因素,包括WBC升高及PLT减少。HBV感染病例服用抗结核药、中药/中成药等高风险致肝损伤药物时,需要警惕AILF的发生。另外,AILF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时,往往预后较差。

  • 单位
    南通市肿瘤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