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通过搜集相关古籍及现代医家论著,梳理出先秦两汉时期到明清时期中医对于肛周脓肿病名变化的脉络,以达到对肛周脓肿中医病名溯源的目的。由此得出,古籍文献中出现的肛周脓肿中医病名有9种之多,出现次数较为频繁的为悬痈及脏毒两个病名,在查阅的20本肛周脓肿相关古籍中,悬痈出现次数为11次,脏毒出现次数为5次,而肛痈仅在《医门补要》出现1次,但其却被各大医家认同并一直沿用至今。另外,《黄帝内经》中提出的"锐疽"一病名,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讲的"藏毛窦囊肿",是一种先天异常性疾病,其发病部位及发病的属性均与"肛周脓肿"有较大差异,所以不应再归属于肛周脓肿的中医病名范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