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东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处于相对独立的考古学文化区内,各地新石器文化除了具有丰富的器物组合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陶器纹饰,成为文化构成要素之一。之字纹、席纹、弦纹带、条形堆纹、几何纹和彩陶等几种代表性纹饰,不但具有地域特色,而且普及程度较高,其自身形式演变也极富规律性。这些基本纹饰的演变过程透视出本地区文化变迁的复杂性与多样化,其中之字纹、席纹、弦纹和几何纹等起源于兴隆洼文化,均在西辽河流域孕育、发展并向周边不断传播;彩陶和条形堆纹出现较晚,且在本地区找不到直接的源头,其中彩陶应来自同时期相邻的仰韶诸文化,通过红山文化向东部和北部传播,而条形堆纹可能来自于东北以外的更广阔地域。陶器纹饰的发展历程与筒形罐同步,一方面随时空移转在本区内部不断演变,另一方面也受到外部文化因素影响而不断异化和流变。
-
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