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发病率近年来呈持续上升趋势,但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学改变与IBD的发病有关。表观遗传修饰可以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但不会改变DNA的序列,并被认为是可遗传的。它可能通过饮食、环境和肠道微生物等多方面影响基因表型而参与IBD的发病过程。该文综述了表观遗传修饰在IBD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并从表观遗传学角度为诊断和治疗IBD提供新的途径。

  • 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