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本类型理论由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领军人物卡塔琳娜·莱思(K.Reiss)在《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1971)一书中提出,其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客观的翻译批评与评估模式。莱思根据功能语言学家卡尔·布勒(K.Bühler)的语言功能三分法,建议把文本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信息型、表情型和操作型,并阐述了各种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的总体关系。本文在回顾文本类型理论并追溯其理论根源的同时,引入其他学者提出的相关观点,并以笔者在澳门大学的翻译教学中运用该理论指导课堂实践的经验,探讨如何区分文本类型及其功能、如何根据不同的文本功能、翻译目的、目标读者等因素,制定翻译策略及制作不同的目标文本。

  • 单位
    澳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