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符合消费者认知心理的营养信息表达方法,提高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适用性。方法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举例的某品牌饼干营养标签,把饼干能量单位千焦(kJ)换算成“食物交换份”;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推算各类食物与某品牌饼干的3大产能营养素能量占比,并计算各类食物不同能量(食物交换份)比例搭配的3大营养素能量占比,以此判断某品牌饼干大概类似于某几类食物某种能量比例的混合搭配,从而确定“营养标签”可能的新的营养信息表达方式。运用“桌面推演”方法对某品牌饼干进行平衡膳食实践操作,比较现有的与改良的营养信息表达方法适用性与可操作性。结果 某品牌饼干100 g含能量1 823 kJ,约5个食物交换份。各类食物蛋白质、油脂和碳水化合物的平均能量占比:谷物类分别为15%、5%和80%;蛋白质类分别为55%、39%和10%;蔬菜类分别为27%、9%和58%;水果类分别为5%、3%和91%;油脂类分别为0%、104%和1%;坚果类分别为15%、81%和7%。不同类别的食物按能量的不同比例混合搭配后,3大产能营养素的能量占比会有不同,预包装食品的3大产能营养素的能量占比总会类似于某几类食物某种能量比例的混合搭配。某品牌饼干每100 g有5个食物交换份,类似于能量比例1∶4的油脂类和谷物类食物,食用100 g这样的饼干,根据食物交换份理论,可以在一日三餐中减去约10 g油脂和100 g谷物。结论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营养成分表应增加食物能量单位“食物交换份”的表述,并告知食品的食物类别及能量搭配比例,方便消费者平衡膳食的实践参考。

  • 单位
    舟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