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心房扑动消融治疗新方法:三尖瓣环峡部极性反转位点消融

作者:刘小青; 尹先东; 何泉; 周旭; 姜正明; 付新; 陈魁; 刘兴鹏; 杨新春*
来源: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 19(06): 416-420.
DOI:10.3760/cma.j.issn.1007-6638.2015.06.004

摘要

目的三尖瓣环峡部连续解剖线性消融是典型心房扑动(房扑)的常规治疗方法。既往研究显示三尖瓣环峡部可能是由非连续性肌束构成, 故连续线性消融可能并非必需。本研究拟比较一种新的消融方法(极性反转位点消融)与常规解剖连续线性消融方法(解剖消融)治疗典型房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前瞻性入选典型房扑患者40例(北京朝阳医院18例,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例及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例), 随机数字法分为解剖消融(n=20)与极性反转消融(n=20)两组。解剖消融组接受传统的三尖瓣环峡部解剖连续线性消融, 极性反转消融组接受三尖瓣环峡部线上极性反转位点消融。手术的终点是三尖瓣环峡部双向阻滞。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三尖瓣环峡部双向阻滞。极性反转消融组总消融时间及放电次数较解剖消融组显著减少。极性反转消融组总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也显著低于解剖消融组。两组皆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 平均随访(18±6)个月, 两组各有1例及2例复发房扑, 经再次消融后至今无复发。结论极性反转位点消融新方法与常规的三尖瓣环峡部解剖连续线性消融方法相比能显著减少消融时间和消融损伤, 可能与极性反转位点消融集中在峡部关键肌束, 减少了无效消融有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