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玉米秸秆再利用是农业生产中的难题。本实验通过提高微生物对玉米秸秆的利用效率,从而为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绿色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分析里氏木霉和哈茨木霉协作下培养产物的类腐殖质(HLS)组成以及类胡敏酸(HLA)结构特征(红外光谱、热稳定性质、荧光光谱)变化,并明确该菌组的最佳接种方案。在为期30 d的培养试验中,其最佳接种方式(LH7):里氏木霉在第0 d接种,培养7 d后再加入哈茨木霉。30d培养结束后,LH7处理的PQ值为63%,HLA的相对含量为17.3%,I2920/I1720=0.35,I2920/I1620=2.14,放热量高/中比为32.47。在LH7处理下,既有利于复杂HLA的生成,也有利于简单HLA的生成。里氏木霉和哈茨木霉协作方式下,使玉米秸秆产生的HLA总体结构向低氧化度高芳香性变化。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