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患两种罕见遗传病患儿9例的临床与遗传学特点

作者:谈丹丹; 刘艺丹; 范燕彬; 魏翠洁; 宋丹羽; 杨海坡; 潘虹; 崔伟丽; 毛姗姗; 徐向平; 于晓莉; 崔博; 熊晖*
来源:中华儿科杂志, 2023, 61(04): 345-350.
DOI:10.3760/cma.j.cn112140-20220922-00827

摘要

目的分析同患两种罕见遗传病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同患两种罕见遗传病的患儿病例资料, 总结其临床及遗传学特征。结果 9例患儿中男6例、女3例, 末次就诊或随访年龄为5.0(2.7, 6.8)岁,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运动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落后、表观畸形、骨骼异常等。例1~4均为男性, 表现为步态异常、跑跳差, 血清肌酸激酶明显增高, 遗传学分析证实为DMD基因致病性变异所致的Duchenne型或Becker型肌营养不良, 同患另1种遗传病, 分别为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脊髓性肌萎缩症、脆性X综合征、脑海绵状血管瘤3型。例5~9分别为COL9A1基因相关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6型和NF1基因相关神经纤维瘤病Ⅰ型, COL6A3基因相关Bethlem肌病和WNT1基因相关成骨不全症ⅩⅤ型, Turner综合征(45, X0/46, XX嵌合体)和TH基因相关Segawa综合征, 22q11.2微重复综合征和DYNC1H1基因相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下肢受累脊髓性肌萎缩症1型, ANKRD11基因相关KBG综合征与IRF2BPL基因相关神经发育障碍伴倒退、运动异常、语言丧失和癫痫。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最多见, 6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新生杂合致病性变异所致。结论存在两种罕见遗传病的患儿临床表型复杂, 当患儿临床特征及病情变化不能用一种罕见遗传病解释时, 需考虑可能同时存在其他罕见遗传病, 并注意新生致病性变异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基于核心家系的全外显子组测序联合多种分子遗传学检测有助于遗传病的精准诊断。

  • 单位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天津市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 郑州儿童医院; 郑州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