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滩地引洪淤地改造后种植玉米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作者:王谢; 刘勤; 刘永红; 李芹; 李明; 陈冠陶; 闫洋洋; 唐甜; 张建华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2023, 36(10): 2100-2107.
DOI:10.16213/j.cnki.scjas.2023.10.004

摘要

【目的】研究泥石流滩地改造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泥石流滩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客土、引洪漫淤改造泥石流滩地,随后种植玉米,基于对土壤细菌的16S测序分析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采用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关键OTU,研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1)泥石流滩地土壤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为主,相对丰度达75%,其中变形菌门最多,相对丰度40%以上。(2)引洪漫淤(SY)、客土后引洪漫淤(TY)种植玉米对泥石流滩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土壤细菌OTU丰度的数量级降低,独有OTU数量低于无改造土壤(SS)。(3)与SS相比,SY可促进土壤细菌物种数增加,改变土壤细菌关键物种的丰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降低;TY可使土壤细菌物种数显著降低,重新配置土壤群落结构。(4)SY对于总方差的独立解释比例最大(34.38%),引洪漫淤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直接效应显著。(5)泥石流滩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改变与其中2.68%的OTU有紧密关联,依据重要性排序,前6个OTU属于变形菌门(2个不同科)、酸杆菌门、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Candidatus_Saccharibacteria。【结论】引洪漫淤对泥石流滩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直接效应显著,结合客土、玉米种植有利于重新配置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维持细菌群落结构稳定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