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兴业指产业与就业的持续兴盛发展,众多研究表明偏远民族地区扶贫开发面临"兴业难"的问题,原因为何?已有研究较少从政府扶贫角色视角思考。本研究选取凉山彝族自治州M村的扶贫兴业为典型案例。研究表明:M村扶贫兴业中扶贫群众"等靠要"思想突出、内生动力不强,就业和产业发展困难重重,面临"兴业难"困境。研究发现:"兴业难"问题集中、深层地指向了政府扶贫政策实践中采取的"保姆式"扶贫模式,政府在扶贫中"大包大揽",以行政逻辑代替了兴业发展所需的市场逻辑。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教练式"扶贫模式,强调政府"教",民众"练",借以替代"保姆式扶贫"模式,以此更好地指导民族地区扶贫兴业与可持续发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