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针对南京地区近五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利预防和诊治。方法 研究分析南京地区2015—2020年间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样本220例纳入分析。收集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同时收集耐药情况信息,并讨论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之间的潜在关联。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男女比例为(143/77),年龄多集中在41~60岁,有195例患者合并心脏基础疾病(88.64%)。全部220例患者共送检血液标本检出病原菌共1 132株,主要革兰氏阳性菌(1 007株,88.96%)为草绿色链球菌725株(725/1 132,64.05%),金黄色葡萄球菌124株(124/1 132,10.95%),表皮葡萄球菌96株(96/1 132,8.48%),其他(人葡萄球菌等)62株(62/1 132,5.48%);主要革兰氏阴性菌(125株,11.04%)为铜绿假单胞菌73株(73/1 132,6.45%),大肠埃希菌52(52/1 132,4.59%)。且在不同年龄和性别受试对象分离出的菌株中,分布差别均与合计趋势一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革兰氏阳性菌中,链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万古霉素等抗生素敏感;金黄色、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具有敏感性,对苯唑西林、青霉素具有更多的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性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接诊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依据病原菌的类型及对应的耐药特征,指导合理选择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