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苏轼"进退自如、荣辱不惊"的人生态度一直为中国的士人们所追捧,这既给那些正处于坎坷低谷时期的人们一种力量,也开创了后世一种新的审美态度。苏轼醉心欣赏一切美的事物,以"水""月"最得他青睐。从《念奴娇·赤壁怀古》到《赤壁赋》再到《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笔下自然之景中"水月"总是占据半壁江山。苏轼为何偏爱"水月"?"水月"意象的背后透露出苏轼怎样的处世哲学?本文将以《赤壁赋》为例进行解读。